![]() |
|
网站首页 |教育新闻 |公告通知 |学校简介 |学校新闻 |教育论文 |学校荣誉 |教育随笔 |学习园地 |学校特色 |下载更新 |
| |||||
愿做大山深处的育苗人 |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7-01 21:19 | |||||
|
一 、扎根山区,做一名乐业型教师
1998年,毕业于莱芜师范的我,满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向往,被分配到了远离家乡100多里的山区学校——莱城区苗山镇中心小学。从家中出发时,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少女特有的浪漫,猜测着新单位的面貌,勾勒着未来教学的蓝图。可到达学校时,我傻眼了,所谓的学校就是几排低矮的平房,破旧的桌椅,昏黄的灯光,不过200来人的学生,只有10多人的教师。满眼的狭窄与简陋,与城里学校有着天壤之别,刚毕业的我就像丢了魂儿一样。由于其他教师都是附近村里的,一放学,偌大的校园就只有我一人,失落、孤独吞噬着我。
最让人头疼的是山区条件差,交通不便,公共汽车按点发车,如果耽误了发车时间,只好从小路步行几十里到学校。一年冬天,周日返校的时遇上了大雪,当公共汽车走到最陡的夹岭时因为路滑已上不了山,只能下车步行赶往学校。一路上雪越下越大,我踏着厚厚的积雪,走了好几个小时,当时衣服全湿了,手脚也失去了知觉。那时的我真想放声大哭,真想回到母亲身边,回到温暖的家中。可一想到学校和山村的孩子,我还是含泪一步一步往前走。回到学校后,有位老教师问我:“雪下的这么大,天晴再来也不迟,这是特殊情况嘛?”“可我怕耽误了明天的课!”从那时起就注定了我要与这方土地相依相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同事们来了又走,他们或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或者进了城里。面对这些,我也曾犹豫过,彷徨过,可一看到山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老教师们真诚的鼓励,学生家长那充满希望的笑容,我的心逐渐沉静了下来,最终我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立定信念,用自己的学识与热情去托起山里孩子们的希望,这一坚持就是十一年。正是凭着这一信念,十一年来,我踏实工作,从没因私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2002年,25岁的我把自己嫁给了大山,嫁给了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从那时起,我的根就永远扎在了这方热土中。
二 、坚持学习,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自从踏入教师这个岗位,我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除非不做教师,做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就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这也是我倔强性格的体现。“厚积才能薄发”,我始终坚信:“读书积淀教师的底气,随笔练就教师的灵气,课堂展现教师的才气,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学习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研读名家的教学艺术,斯霞老师、于永正、魏书生,成了我崇拜的名师。一有时间,就观摩名师的录像课,大量阅读教学专业刊物,《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都是我的最爱。“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这些优秀刊物中,我学到了有关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积累了一些教学技巧与方法。
为了学习,我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读书,我坚持每月都从工资中拿出两百多元到书店买书;为了教学,我不断的翻阅各种书籍。在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及时总结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撰写教育随笔与教学反思,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我还先后到各地参加教学培训、优质课评选、教学现场观摩会等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向同行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让我逐步成熟起来,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学习让我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品位,为做一名合格教师储备了能量。
三 、痴心教改,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教学中有番作为,必须走科研之路,靠科研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这种理念在当时的山区小学是超前的。山区小学师资比较落后,任课教师大多都是50多岁的老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他们大多都不赞成在课堂中搞改革。经过反复思索,我认为山区里的孩子也应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山区农村学校要想取得高质量,也必须依靠科研,依靠课堂教学改革,我立志成为尝试者,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2002年3月,我申报的省级实验课题“情境作文教学”立项。此后三年,我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带领实验教师致力于情境作文的研究与探讨,结合农村小学生的条件和特点创设了“情境作文教学法”在全镇小学广泛推广,并为全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公开课。创编案例集《春水》一书,受到各级领导、师生、家长的好评。2005年12月,该课题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结题。此外,我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习作能力评价”的实验与研究,“目标导学”的实验与研究。任何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仅一个人静思默想也不行,我带领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结合校本研训,创编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泉水叮咚》、《星海拾贝》,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永不满足是前进的车轮”,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为此,我大胆的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创造性的由语文学科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跨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也被列入了中小学的课程表,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学什么内容,如何上这门课,老师们心里谁都没有底。勇于挑战的我主动向学校申请承担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然而,刚刚接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令我十分茫然,没有大纲、没有教材、没有既定的活动模式……这一切,让习惯于“教书”的我无法面对课堂、让擅长于“说课”的我不知从何讲起、让勤于勾勾叉叉打分的我举笔唯艰……原有的教学经验失去了施展的空间。记得开学初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未能彻底放弃传统的程式化教学。上课依始,我根据开学前的新课程培训等途径获取的材料大讲特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如何如何的影响,本以为学生听完之后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浓厚的兴。然而,课堂上依旧是一潭死水,说着说着,我自感无味!甚至怀疑是不是课程设置有错误?面对困难和挑战,我没有退缩,我始终坚信"最感困难的时候,往往正是接近成功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坚持,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了探寻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连吃饭时也在苦苦思索,常常端着饭碗呆呆发愣。不是课程设置有错误,而是我们的观念滞后了!
等到给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换了一种上课方式。在上课前一天,我布置学生以四个人为小组单位,事先讨论确定一种小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玩具并在上课时带到学校来。一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玩玩具”三个字后,组织学生自主玩弄小组自带的玩具,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换玩具,其间我也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共同享受玩的快乐。虽然有的玩具已经经常玩赏,但公然地在课堂上一起玩,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其中的热闹场面不用多说!大约十五分钟过后,教师问:“怎么样,好玩吗?玩玩具其实也有很多学问,不仅有玩什么?还有如何玩?什么时候玩?玩玩具好不好?等诸多问题,请问你们今天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你们对这些问题有何见解呢?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临近下课时,我说:“今天我们上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你们认为这样的课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老师,这样的课我们喜欢上”终于我的努力的到了孩子们的认可……
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本着“立足于农村生活气息、着眼于农村文化底蕴,从身边找起、从小处入手”的立题原则,引导学生在各自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感兴趣的话题,放眼周边的生活领域,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现有资源并施以研究。近两个学期里,百名学生共开展了二十五个小课题。其中的“编织工艺”和“吹墨画”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借鉴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寻找到了一条符合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改新思路,那就是以农村地域人文资源为依托、以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前提、青山绿水 百姓 社会为一体、村校联合的农村式综合实践!谁说农村的孩子不行,城里的孩子能做到,我们农村的娃也能行!如今苗山镇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的带动下已形成成熟的经验,也成为了苗山教育的新亮点。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历了心灵磨砺的人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先后被评为“莱城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创新教师” “省德育先进工作者”;2006年10月,参加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10月,在全国劳动技术教学观摩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2009年5月在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会上执教公开课;今年9月又荣幸的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十年付出心自甘,一路走来一路歌。我是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山里娃”,献给了山里这方教育的热土。我是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我只是大山中的一棵松,我愿扎根深山不动摇,愿做大山深处的育苗人。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将凝心聚力力争让每一位学 .学习着 实践着 研究着 奉献 .甘于奉献 幸福无悔 .愿做大山深处的育苗人 .爱与责任同在 | .将凝心聚力力争让每一位学 .无悔的选择 无悔的爱 .丹心一片育雪域桃李 .爱心播撒在雪域高原上 .家长学校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 | |||
|